当台媒热炒美国前资深顾问惠顿的“台与特朗普渐行渐远”论调时正规配资平台网,岛内“疑赖”、“疑美”声浪翻涌之际,赖清德的政治舞台已然风雨飘摇。
从6月22日抛出所谓“团结十讲”为起点,短短40天里,一连串政治溃败如多米诺骨牌般倒向这位“务实台独工作者”,将其执政根基砸得摇摇欲坠。
第一个打击是“团结十讲”在岛内沦为笑柄。“团结十讲”本是赖清德企图重构“赖氏台独史观”的舆论工具,却在历史、学理、法理和常识的四重拷问下遭到岛内民众唾弃。
当台风“丹娜丝”来袭,赖清德在救灾现场的冷漠与其热衷“罢免风暴”清洗政敌的狂热形成的巨大反差,更让岛内民众彻底看清了其“谋独先谋私”的丑陋本质。
第二个打击是窜访受阻。7月底,赖清德精心策划的“过境”外交遭遇特朗普政府的当头冷水。他团队原以为能踏足纽约,展现所谓“外交突破”,却被美国官方直接告知:不要过境纽约。
这一消息被《纽约时报》披露,瞬间戳穿了民进党当局长期编织的“台美关系坚如磐石”的幻象。赖清德看到,特朗普不管民进党,也不管大陆对台采取行动。
第三个打击是美国对台关税,美国宣布对台多种产品加征最高20%的惩罚性关税,彻底粉碎了民进党所谓台湾商品能“享受与日韩同等优惠待遇”的承诺。
赖清德当局试图轻描淡写,称之为“暂时性关税”,然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紧随其后的声明,却狠狠打了脸:“对60多个贸易伙伴的关税税率已大致确定,近期不会改变。”
台当局在美国全球战略中赤裸裸的“棋子”与“提款机”地位,在关税数字面前暴露无遗。
第四个打击是罢免惨败,岛内民意对“抗中谋独”打出响亮耳光。7月26日,一场被岛内观察家称为“民意公投”的罢免战役拉开帷幕。
结果却是赖清德阵营精心策划的“政治清洗”遭遇了灾难性溃败,由民进党推动的25个罢免案全军覆没,一个未成! 无论是国民党的24席“立委”,还是民众党的一席市长,全部成功保位。
这场零比二十五的惨淡结局,实则是台岛主流民意对民进党当局“抗中谋独”路线的集体否决票。选民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“顺我者昌,逆我者亡”的“绿色恐怖”逻辑的深恶痛绝,唾弃了民进党以“社会改造”之名行专制排异之实的激进政策。
第五个打击是赖清德民意崩盘。台“民意基金会”最新发布的民调数据为当局敲响了丧钟:赖清德团队的不满意度飙升到惊人的56.6%,而对当局表现满意的民众比例却暴跌至34.6%。
这份冰冷的数据背后,是民众对现实困境的切肤之痛,两岸关系冰冻导致台经济遭遇困境,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面临终止风险,岛内青年失业率高企,经济前景黯淡。
然而,赖清德当局面对如此深重的执政危机,却顽固地将一切归咎于“外部势力打压”。这种傲慢的拒斥自省,与其“台独”论调中展现的逻辑一脉相承。殊不知,赖清德统治的根基,已在民怨沸腾中摇摇欲坠。
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